“黄鹤楼”品牌发展历程
在业界,众多知名人士和专家评价“黄鹤楼”,是“异军突起、后来居上”,是“生力军”,是“主力军”,这些,都是品牌发展的结果。多年见证“黄鹤楼”品牌的发展“奇迹”,除了湖北中烟人,行业内外的人都想理清楚,“黄鹤楼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品牌,这个有着楼阁文化和前沿科技的品牌,究竟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了“异军突起”,成为了“生力军”和“主力军”。
综观“黄鹤楼”的成长历程,我们认为,其成功虽超乎想象,但一定程度上依然有迹可寻。“顺势”、“创新”、“打造经典”、“以人为本”……这些关键词,汇集成“黄鹤楼”品牌锻造的独特方式。
方式不可复制,但可感悟借鉴。
顺势其智
顺时势者得天下,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。“黄鹤楼”的成功,基于此,始于此。
在湖北中烟决策者心里,有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:“依靠创新,顺应时势,顺势而为。”
势,是国家和行业的大政方针,是事物的普遍规律。
“方法和手段可以创新,原则和规律必须遵守。”湖北中烟人如是说。
在黄鹤楼烟草博物馆,有一张列着200个品牌规格的图表,生动地注解着过去湖北卷烟工业品牌的“散、乱、多”。多则力分,五花八门的品牌,数不清的规格,以及几十箱到几万箱不等的产量规模,使得湖北饱受“制造之痛”,竞争力异常弱小。而此时,行业步入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,做大做强企业和品牌的趋势已然显现,卷烟工业企业大规模的组织结构调整正在酝酿,“深化改革、推动重组、走向联合、共同发展”,成为烟草行业发展大势。
一边是一局“乱棋”,一边是重组大势,是“破罐子破摔”,还是力争上游?2003年,身为湖北卷烟工业龙头企业的武汉烟草集团勇挑重任,在国家局政策的指引下,顺利实施了工商分离,并先后与三峡烟草有限公司、红安卷烟厂实行联合重组。2004年1月,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组建,彭明权就任公司党组书记、总经理,更以壮士断腕的气魄着手企业整合。
关停并转、联合重组。付出了数倍于常人的艰辛,顶住了数倍于常人的压力。难行能行,难成能成。2005年,湖北卷烟工业企业整合重组目标基本实现。
顺势应时,迅速完成省内联合重组,湖北中烟走对了发展道路上至为关键的一步棋。联合重组带来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,销售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,品牌由单维度向复合竞争优势转变,释放出巨大的内生性增长动力。“黄鹤楼”和“红金龙”两个品牌,由此获得了发展先机。
继积极重组之后,湖北中烟所跨越的每一步,无不顺时应势。从跨省联合重组,到打造“中式卷烟”经典品牌,再到向“国内领先、国际一流”的更高目标迈进,莫不如是。
眼光决定高度,趋势决定格局。湖北中烟乘势发力,顺势而为,奠定了“黄鹤楼”品牌发展之基。
创新其魂
“骨子里透着创新精神的企业。”业内一名省级公司负责人这样评价湖北中烟。
“长期创新,甚至把创新作为了企业的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,把创新融入了企业的灵魂之中。”业外一名品牌营销专家则如是评价。
探寻“黄鹤楼”品牌成功之道,几乎所有人都会归结于“创新”二字。
当几乎所有卷烟工业企业都倾力于自主创新之时,湖北中烟之创新,何以新得出奇,新得出彩?
答案如上所言:在湖北中烟,创新精神已成为企业之魂、品牌之魂;创新没有边界之分,内外之分,学术之分。其创新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创新。
湖北中烟的创新没有边界。不分人员,不分岗位,天马行空。他们抛弃了“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”的陈旧观念,摆脱了单纯的技术创新窠臼,在思想、战略、技术、文化、工业设计、品类、流程、管理、营销等方面,全员、全面、全方位创新,并进而把创新机制化、企业文化化,形成创新产业链,真正做到以创新引领发展。
湖北中烟的创新不分内外。引智借力,海纳百川,“不求所有,但求所用”。他们搭建起黄鹤楼科技园这一开放型技术创新平台,先后与40多所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,联合了2400多名社会顶级专家开展技术攻关。技术是根,根深方能叶茂。在强大的“内力”与“外脑”共同作用下,湖北中烟技术发展一日千里,创新节奏快、标准高、储备广、产出高,创造了“六天推出一款广受欢迎的新品”的奇迹。
湖北中烟的创新不唯学术。他们打破创新神秘论,关注于产品创新,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。在湖北中烟,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支撑产品的科学研究,它将高技术外化,使技术转变为消费者能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行为科学”,直接为产品增值。天赐之香、“同心圆”嘴棒、小锅小炒、木桶醇化……正是外化的创新成果。“不定期地推出一款特色明显、风格独特的产品,持续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对话,使其成为挡不住的诱惑、美好的体验和永恒的记忆。”依托新品不断强化品牌的低焦、低害、高香、舒喉特质,短短数年,“黄鹤楼”制造了一个个现象,引发了一次次潮流,快速成长为高端卷烟市场的代表品牌之一,其与苹果公司凭借创新之术从IT界脱颖而出,实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湖北中烟的创新,并不止步于“黄鹤楼”。2010年下半年,“晓楼”系列产品惊艳亮相。“晓楼”系列,有别于传统的红金龙产品。借鉴RGD产品在欧洲市场的成功经验,它坚持将欧盟“低焦、天然、环保、绿色”等高标准带回中国,将欧盟倡导的“绿色、健康、天然、环保”等要求悉数移植到产品之上,焦油分别低至9毫克、8毫克、7毫克、6毫克、5毫克。与此同时,“晓楼”结合中式卷烟的特征和国内消费者的口味进行了创新的改造,将混合型卷烟的优良特质继承再完美地与中式烤烟型技术结合,做到洋为中用,升级配方,实现“晓楼”系列产品的高品质定位。
“创新是品牌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。”彭明权说。依靠创新,湖北中烟变制造为创造、变执行标准为制定标准、变销售产品为营销专利集成品牌,最终成就了“黄鹤楼”的由弱变强。
文化其翼
“技术的力量,文化的力量,出乎人们的想象,大大超乎人们的预料。”技术是体,文化是翼,在技术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,“黄鹤楼”逐步走出了荆楚大地,享誉全国各地。
2004年,当湖北中烟重启“黄鹤楼”品牌之时,对其的定义是:“中式卷烟”经典品牌。而今,“黄鹤楼”经典之梦已然成为现实,圆梦期日可待。
与创新一样,“黄鹤楼”经典的打造也是全方位的。
他们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和思想碰撞,给经典下了这样一个定义:经典,要经得起历史考验,要以现代的语言阐释传统文化,做“传统文化的发扬者”和“时尚文化的开拓者”。
为打造经典,湖北中烟首先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极致挖掘和演绎。遍阅诗文歌赋,深寻传说故事,他们发现了与“黄鹤楼”品牌紧密关联的“楼文化”、“南洋文化”和“楚文化”三个关键词,并进而挖掘了另外三个关键词,即“道文化”、“德文化”和“养生文化”。
构成品牌之名的黄鹤楼,经历过七毁七建的涅槃,它均毁于盛世,而重建于萧条期,体现出“不于腾达时攀附、却于落魄时相助”的格高。而构成品牌之Logo的图案,云彩代表自然之物,双鹤代表生态之物,名楼则代表人文之物,云、鹤、楼图案演绎出人文、生态、自然的和谐,与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”的时代主题呼应。
而南洋文化,是民国风雨的洗礼,是民族强大的梦想,是古老配方的传承。
楚文化,是人杰地灵的风物,是深厚文化的底蕴,是铮铮的荆楚风骨。
至于道文化、德文化、养生文化,更是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,分别对应自然、德行和健康等理念,历经五千年文明洗礼而留存至今,仍在照耀指引华夏儿女的前行之路。
湖北中烟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演绎,激发和迎合了“黄鹤楼”品牌定位的“雅士族群”消费群体的情感诉求,实现了文化理念与产品的巧妙对接,使烟是烟而更胜烟,以自然的方式与人心契合。
“黄鹤楼”的包装设计上,同样凝聚着湖北中烟人打造经典的巧思。
文化要感知人心,“要想着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东西”。为此,湖北中烟以艺术品的标准设计每款产品,做到80%迎合消费者,20%艺术化呈现。“黄鹤楼”的包装不拼材质,拼设计。除了淡雅的吸味之外,尊贵外形,全金嘴,早晚区隔分吸,200挑一的烟叶,短支烟,倒装烟,可体验烟……无不饱含设计者为消费者“做些什么”的良苦用心,因而也赢得了消费者的感动和格外珍爱。
除此之外,“南洋烟魁壹号”配方、“华溪楼王”、“韩式三角理论”和“木桶理论”等概念的演绎,数字营销、高开低走的策略,规格的推陈出新,无处不在的读物传播……一一在诠释着经典。
可以说,“黄鹤楼”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卷烟消费时代,标志着卷烟由过去的满足吸食的单一功能推进到满足物质、精神、审美、健康等多种功能,有效提升了品牌的溢价价值,迎合并引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。而“黄鹤楼”也由此确立了品牌的价值标杆,形成了黄鹤楼“新古典主义”的品牌风格。“南洋血脉、典藏配方、特色工艺、雅香风格”,成为了“黄鹤楼”品牌文化最好的注解。
人本其道
“黄鹤楼”的生产,为了谁?湖北中烟心如明镜。先予后取,先舍后得,和谐共赢,这是湖北中烟的处世之道。
对商业企业,先满足其需求,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;对消费者,时刻想着为消费者带去更多可感知、可体验的价值点。
好烟的标准消费者说了算。“脱离市场谈需求、谈技术、谈创新,没有任何意义,技术研发要更多地注重市场、关注消费者。”彭明权说,“黄鹤楼科技园,是人才的舞台、是创新的平台、也是人本的高台。”
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,湖北中烟喊出了“以市场的名义创新”、“以消费者的名义创新”的响亮口号。
低害、低焦、高香、舒喉……“黄鹤楼”创新的出发点,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消费者视角。而湖北中烟的上上下下,也以超强的行动力,全力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。
“消费者想不到的,我们能替消费者想到;消费者想到的,我们能设计出来!”
“只要技术人员设计出来了,不管多难,我们都能制造出来。”
……
战略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文化创新、制造工艺创新……无数的箭从不同方向射出,目标只有一个靶心:以人为本、低害、低焦、本草香。
淡,即低害;雅,即低焦;香,即本草香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“黄鹤楼”蓝海的开辟,基于也归功于以人为本。正是由于对消费者的充分尊重和研究,找到了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和趋势,在产品口味、工艺、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,“黄鹤楼”才得以引领消费新潮流,创造新市场。
可以说,在以人为本如何具体体现在品牌、体现在产品上这一难题中,湖北中烟交出了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卷。
他们在产品的发展方向上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理念。“黄鹤楼”把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摆放在重要位置,大力发展人本科技,培育纯正天然、低危害的产品,开发原生态、低焦油的产品。“绿色、健康”的理念、“黄鹤楼,不伤喉”的思想贯穿“黄鹤楼”品牌创新始终。
“黄鹤楼就是要旗帜鲜明地‘减害降焦’。”彭明权如是说。立足于“减害降焦”,湖北中烟开发出本草薄片、生态烟叶、方形烟支、太极嘴棒,以及3毫克、1毫克、几近0毫克焦油含量的储备产品,并成功开发本草护肤品、保健品、喉爽、饮料等天然产品。对于湖北中烟而言,“减害降焦”,不仅是一种提法、一个概念,更是一个方向,一片出自对消费者由衷的人本关怀。
他们在包装设计中首先遵循的依然是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。对“黄鹤楼”品牌的包装,设计人员都会首先立足于环保、安全、低耗的考虑,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和需求来创新设计,力求为消费者做得更多。依据人体生物钟分时科学配置包装,时段吸食,有声卷烟,倒置盛放烟,侧推盒型,“双翼对开”盒型……无不体现企业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。
在品牌竞争的舞台,细节多一点而值千金,更何况,“黄鹤楼”品牌多的远远不止于一点。细节一小步,成功一大步。“黄鹤楼”处处以人为本,时刻想着先“予”消费者更多,最终,消费者成就了“黄鹤楼”的“取”。
“黄鹤楼”品牌历程
1、1928年,“黄鹤楼”商标注册登记。
2、20世纪30年代,“黄鹤楼”品牌成为湖北省名优烟。
3、1985年8月,“黄鹤楼”混合型卷烟在评吸鉴定中名列前茅。
4、1996年,“黄鹤楼”品牌全新上市,成为湖北卷烟制造业重点发展的高档品牌。
5、2004年,“1916黄鹤楼”重启“南洋烟魁壹号”经典配方,成功上市。
6、2005年,“黄鹤楼”被列入中国高档卷烟“四大天王”。
7、2006年,“黄鹤楼”当选为“中国烟草十大梦想品牌”。
8、2007年,“黄鹤楼”科技园开园揭牌,黄鹤楼荣获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称号,并被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评价为“异军突起,后来居上”的代表。
9、2008年,“黄鹤楼”淡雅香品类项目被烟草行业专家鉴定为国内首创,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对于“黄鹤楼”品牌具有奠基性意义。
10、2008年,“黄鹤楼”入选“中国烟草最具爱心品牌”。